桉树发展,是林业转型的缩影。
自1890年作为园林树种引入我国,桉树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百年来的兴衰荣辱。在广东、福建、广西等改革开放的前沿区、先行区,制浆造纸、人造板企业集聚,市场对原材料的需求,拉动了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快速发展。2013年,广西桉树种植面积近2500万亩,提供的木材占全区木材产量的70%、全国木材产量的10%。全国有桉树速丰林6000余万亩,总蓄积近1.5亿立方米。
发展桉树在我国有不可替代的条件优势。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广泛栽培的速生树种,桉树生长快、轮伐期短、病虫害少、固碳成本低、经济效益高、种植技术成熟。据测算,桉树人工林年均生长量可达每公顷18立方米,是松、杉等树种的2倍以上,每亩年纯利润在200元-500元。松、杉轮伐期一般要20年-30年。桉树人工林采伐利用只要6年-7年,单位面积可以产出几倍于其他树种的木材,堪称生产力最高的森林生态系统。
桉树改良了,本土化了,成“金山银山”了,议论反而多了。“抽水机”“有毒”“不长草”等指责,虽说是一知半解的捕风捉影,但也说明人们从“求生存”到“求生态”,从“盼温饱”到“盼环保”,对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;说明单纯追求高产出,缺乏科学经营,群众不认可、走不通。
习近平总书记以要“两座山”:既要金山银山,又要绿水青山,形象地论述了发展认识的“三个阶段”,揭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。“两座山”的道理告诉我们,发展的目的是和谐、美丽和幸福。桉树更高境界、更高阶段的发展,应该是两条腿走路:一是引导市场科学经营,实行定向培育,鼓励营造混交林,保留原生植被,避开生态敏感区位等;二是在国有林场和公益林区实施乡土和珍稀树种替换,培育大径级桉树用材林和复层异龄林,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。
把所有的天然林都保护起来,停止商业性采伐,我国每年将减少木材产量近5000万立方米,相当于全国人工林木材产量的1/3。桉树作为木材生产和培育储备的战略树种之一,在多种形式增加国内木材生产供给上,应当挖掘出更大的潜力,承担起更多的责任。
建设生态文明,桉树无法置身事外。如同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样,发展桉树也需要转型升级,除了贡献木材,桉树还要为社会奉献更多的生态效益和美丽景观。
|